找到相关内容942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意供

    等诸供养具而为供养。     麦彭仁波切云:“等持意供者,以信心与恭敬心为基,由等持幻变无边之供云,以智慧了知彼无自性者也。”     由此可见,与其为供养上师、佛陀而以欺骗手段造作恶业,还不如以清净心意幻供养为妙。     供养乃为令诸佛菩萨欢喜之法,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是每位佛子之本分。但如果为供养佛菩萨而伤害其他众生,实为去本趋末之颠倒行为。     如果每天利用片刻时间,以观想自性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意供|供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74013775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见性后的生活如何?

    解脱(梵语vimoksa),自性清净,无染无杂;不受精神界所支配,自由自在故;虽处五欲六尘,却不沾五欲六尘,如莲花出于污泥而染,自在自得,不受物质界所束缚故。   未见性之人,其生活同处这时空中,却于精神与物质方面,不得自在,不得清净,精神受妄识支配,自性被物质束缚,动弹不得,染污不净故。   见性之人,具生活点滴,是自在的,无束缚的,是光明自得的,是常乐我净的,是解脱的,一切时一切处,皆是佛性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44581220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,不受戒而修行不是一样吗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凡夫(梵语prthag-jana)修行的过程,不是执理废事,就是执事废理,不能行中道法门,因此,顾此失彼,顾彼失此。   凡夫心地未解脱,心易飘浮染境生心,贪著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难割难舍,佛有善巧方便,为令众生得以解脱,是故,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,令自性清净;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,心地毫无分寸,一切开遮持犯,盲然无知,无从修起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80712365.html
  • 自性净土

    ,要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,若我们念念还有这个“我”看不破、放不下,又如何能自在呢?  三、涅槃寂静:言涅槃之法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。往生西方即需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,若我们的本来自性是染污的,如何无为寂静。不但要本来自性清净,且也要我们先脱离生死苦海,才能得生彼国。若生死未了,何以确定要往生西方,一日若未能自知时至,即还在六道中轮回,莲花写你名字作什么?谁知道你下辈子是人是鬼,姓甚名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055993.html
  • 北宋禅悟词略论

    尚且时时在自宽中饱含着一种无法排遣的痛苦,他人又怎能逃之?  3、自性清净  禅宗主张“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”[6](第350页a)、“自性清净,顿悟成佛”,那么怎样才能悟得清净本性呢?“自性是佛,不...人牛不见”的境界——无言无说,无能无所,契入心境俱空、人法双亡的绝对境界,当下即与诸佛的心印相契合。  禅宗的“自性清净”对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他们在感叹“人生如梦”之时,常常通过对自性清净的体悟,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3264431.html
  • 神会的顿悟禅思想

    成说,例如他对“自性清净”、“无念”、“顿悟”等问题的说明,都比慧能的观点有更进一步的发挥和创造。因此,当我们谈论南宗顿悟禅思想时,应对神会的顿悟说给予充分的关注。因为通过他的顿悟禅运动,顿悟禅思想...清净与空寂灵知   据《坛经》的说法,慧能在自性清净之中道佛性的立场建立顿悟禅,而神会的顿悟说亦基本上是对慧能顿悟法门的继承和发挥,尤其对“见性成佛”的观点也与慧能完全一致。神会曾说:   我六代大师...

    月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068907.html
  • 对中阴身显现光明境界的几个疑问——《西藏生死书》读后

      诚然,一切众生,乃至一切诸法,山河大地、桌椅板凳,都以无自性而为自性,具有自性清净自性法身。“无为无差别,……无垢无分别,……由法界自性清净故光明”④,无论佛出不出世,不增不减,本然清净,...真如,登欢喜地,作为一介凡夫,以其有分别识,实在是无法与之契应而证入的。那么,一个凡夫的死亡,作为法界间无数生灭现象之一事,其中自然也会具彼自性清净之法性,作为历此事的一凡夫,自然也应具彼自性清净之...

    台湾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0561426.html
  • 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──与传道法师对话录之二

    记载,五祖弘忍大师(602~675)三更传法,为说《金刚经》,慧能言下开悟,遂启弘忍言: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”此“自性”一词,贯通全经,如何作解?  达摩(?~528 )以《楞伽经》传教,“藉教悟宗”。《六祖坛经》所说之“自性”,实承袭《楞伽经》“如来藏自性清净”的思想。如《楞伽经》卷二,有关于“如来藏”的问答云:“大慧菩萨...

    邱敏捷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468448.html
  • 《宝性论》及相关论典论佛性与信

    以《宝性论》为中心,将它与其它论及“唯识与如来藏交涉”的佛典作对比研究。可看出,《宝性论》在佛教存有论上,用“有垢真如”、“无垢真如”论述如来藏、佛性,强调“无垢真如”的“自性清净”和“离垢清净”。对比于《宝性论》,真谛译《摄论释》是将如来藏说揉入瑜伽学,以著重实践论的唯识学,收摄如来藏说。真谛译《摄论释》的“自性成就真实性”、“清净成就真实性”(二种圆成实性) ,在此二者中更强调后者,因此,是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27058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众生业重,如何转业力为愿力?

    的业障(梵语karmavarana),一丝罪因也不留滞,坦诚忏之,令自性清净;同时,今后坚守如来圣戒,不犯诸恶,守戒如命,以戒度脱生死业海,如是恳切而悔之,再加上平常听经闻法,念佛诵经,心念转移,日久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072112235.html